《从乡野画痴到百万画家:熊庆华的逆袭人生》竹演配资
2016年的北京艺术圈被一场特别的画展点燃。农民画家熊庆华的作品以大胆的用色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征服了观众,展出的画作几乎被抢购一空,其中一幅更是拍出130万元的天价。艺术评论家们惊叹这位中国毕加索的才华,纷纷致电邀约。而此时,这位新晋艺术明星正坐在湖北仙桃永长河村的家中,黝黑的面庞映着灶火,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与屋外绵延的稻田构成一幅生动的乡土画卷。
这位传奇画家的故事要从三十年前说起。在永长河村,有个被乡邻称作怪人的青年——三十岁的熊庆华既不务农也不打工,整日闭门作画。妻子付爱娇看着襁褓中的婴儿竹演配资,苦劝丈夫:哪怕边工作边画呢?孩子奶粉钱总不能老靠父母。但熊庆华固执得像块石头,最终妻子含泪南下打工。
展开剩余66%深圳的工厂生活给了这位艺术家当头一棒。在手表厂,他笨拙的双手一天只能完成200件打磨,不及老师傅的十分之一。逃回村庄后,流言蜚语像夏日的蚊蝇般围着他打转。2006年,他再次南下闯荡深圳大芬村,画廊老板却将他的画作扔在一边:这算什么画?
转机出现在2009年一个微凉的清晨。送牛奶的熊庆华偶遇老同学雷才兵——这位科班出身的美术老师看到满屋画作时震惊不已:那些扭曲变形却充满生命力的线条,宛如中国乡村版的毕加索。雷才兵将作品照片发到网络,很快引发轰动。北京策展人郭宇宽闻讯而来,以5000元/幅的价格买走多幅作品,并为他筹办画展。
2016年北京画展的成功改变了这个农民的一生。但令人意外的是,功成名就的熊庆华依然住在乡间老宅,只是将房子修葺成白墙绿顶的艺术之家。每天凌晨三点他仍准时起床送牛奶,归来后便沉浸在创作中。如今村里人看他的眼神,又变回了童年时那种崇拜——那时他是同学们围着讨画的小画家,是美术老师口中未来的大师。
回溯熊庆华的艺术之路,6岁迷上连环画,15岁辍学专攻绘画,二十多年无人问津的坚持,这份近乎偏执的热爱最终结出硕果。他的故事让人想起梵高,但比梵高幸运的是,他活着看到了自己的成功。如今他依然保持着每年百余幅的创作量,因为比贫穷更让他恐惧的,是被遗忘。
发布于:天津市顺和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